同仁市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以“四新”打造半农半牧区饲草产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2日 消息来源:同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同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八大行动”,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着力把发展饲草产业作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政策、补短板、强投入、打基础,探索建立“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股份合作、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加快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饲草产业发展。

深入践行饲草产业发展“新”理念。牢牢树立“畜牧业发展,饲草料先行”理念,持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立足同仁全省最典型半农半牧区资源禀赋,紧密结合撂荒地整治工作,在黄乃亥乡等地实施饲草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充分利用撂荒地、低产田和贫瘠地等7000余亩土地资源,发展壮大乡村“一村一品”饲草特色种植,为实现“种好草、养好畜、产好肉、出好奶”的生态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夯实基础。同时,在饲草良种覆盖率、单位面积产量、精细化耕作、机械化耕种收等方面下足功夫,呈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的局面,饲草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种植饲草2.5万亩,饲草年产量达2.1万吨,亩产饲草纯收入达900元。

探索建立饲草产业运营“新”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的股份合作方式,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股份合作”“资源整合+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的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万亩饲草种植基地,推动“拉格日”模式同仁化。建立与区域饲草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推动饲草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体化运营,全面提升饲草“种、收、加、储、运”能力。同时,鼓励当地1000农户积极参与饲草产业发展各环节,拓宽农户就近就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生产加工提高收入,促进饲草产业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积极运用饲草种植扩繁“新”技术。邀请省级农牧业高级专家,衔接国省州科技帮扶专业人员和青海大学科技特派团,为全市饲草产业稳步发展“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同时,充分挖掘优良饲草种质资源,统筹考虑种植地环境承载、消纳能力,推进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工作,着力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寒耐旱的饲草新品种,突出良种繁育和高效现代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示范,不断提高全市饲草草种的产量和品质。截至目前,黄乃亥乡等地推广种植青田1号燕麦3000亩、豆科牧草和燕麦混播栽培2000亩,培育牧王、蒙饲燕1号等6个优质良种饲草8亩,打造青海444、青引13号、青燕14号等17个优质良种饲草试验田2亩,已建成全州首个饲草种植试验基地。

 全力打造饲草产业发展“新”链条。围绕饲草收贮关键环节,充分利用本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资源优势,加大饲草产业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着力提高青贮切碎、籽粒破碎、秸秆揉丝、干草打捆等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饲草产品产出率。扎实推进同仁市防灾减灾饲草料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储备中心饲草料生产加工、研发检测、储藏运输等优势,打造成为青南地区标准最高、功能最全、服务最好的饲草料储备基地。同时,在全力保障饲草料储备的基础上,广泛组织引导“3545”万头犏牛养殖合作社进行订单式合作,进一步拓宽饲草销售渠道,种植农户收入不断增加,“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坏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新型产业链条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