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同政
索引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发布日期: 2021年02月23日
 
同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2021〕4号
来源:http://www.hntongren.gov.cn/    时间:2021年02月23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同仁市人民政府

                2021222

 

     

 


同仁市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意见》(青政〔2020〕36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南州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黄政〔2020〕7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健康同仁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重大疾病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实现发展方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树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大幅提升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同仁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重要意义

维护健康关注生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实现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

转变观念保健康养。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疾病和人体体质监测,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藏)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将疾病治疗与保健康养相结合,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健康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针对影响健康的生物、环境等各种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融合政策健康保障。不断完善符合市情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法制保障,构建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健康同仁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面加强保障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三、总体目标

2022年,全市基本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4/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9‰以下。

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5岁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以下。   

四、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落实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开展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传播和“健康知识大课堂”活动,构建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等为基础,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针对我市实际,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组织开展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并通过手机及网络媒体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到2022和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2%和30%。(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农牧和科技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配合)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广工作,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加工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强化营养健康知识培训宣传工作,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宣传重点,积极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牧区维生素摄入不足、茶水加盐、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边远贫困地区蛋白质摄入不足,食用野生动物、不食用熟食、饮用生水等问题。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孕妇、学生、老年人等)和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膳食宣传普及。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设置食堂机构的营养健康工作指导,加强对寄宿制学校营养监测,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活动。做好贫困地区儿童等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减缓成人肥胖增长率。到2022和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和再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配合)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加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社区健身运动场所等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培育健身消费市场,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体育锻炼、健身、休闲体育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中藏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开展健康咨询和调理服务。充分调动体育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大力发展适合大众的球类、登山、健身、射箭等喜闻乐见运动项目,发展壮大徒步、骑行等体育健身运动,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扩大全民健身的门类,提高群众健身的参与度和自觉性。推动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加强职工体育锻炼,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开展符合行业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生活指数。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6%及以上和4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90.5%和91.7%。(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总工会等配合)

4.实施控烟行动。广泛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卫生城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机关、无烟社区等建设,倡导领导干部、医务人员、教师等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稳步推进无烟党政机关建设,逐年提高建设比例。加强对戒烟服务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吸烟者知晓相关服务政策,将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有机连接,共同构建戒烟服务网络。加大青少年人群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教育,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严格公共场所禁烟监督执法。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控制到26.6%以下和20%以下,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配合)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建设,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强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22和2030年,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20%和50%,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分别达到80%和85%,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0%和85%。(市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配合)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洁净美”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加强农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快实施农牧区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水质监测监管。加快推进卫生城镇、健康城市的创建工作,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大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相关的防护应对知识宣传。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检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检查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分别达到89.5%和9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向好,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水利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等配合)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强化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推广孕前健康检查,全面推进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农牧区婴幼儿疫苗规范接种率。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的管理,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优化妇幼健康服务队伍结构,推广《母子健康手册》,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扩大农村牧区妇女“两癌”筛查和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22年分别降低到24/10万、9‰及以下和11‰及以下,到2030年分别降低到15/10万、6‰及以下和8‰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配合)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针对我市中小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医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的实际,按照国家要求配置校医务室,大力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开展用眼卫生专项行动,重点从读写时坐姿、执笔姿势、教室和家庭采光、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眼保健操等入手,积极预防学生近视。积极开展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健康教育主体活动。加强学校食堂监管,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市教育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市委等配合)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检查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针对各类职业人群积极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加强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开展对放射工作场所的年度监测,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以尘肺病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优化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到2022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农牧和科技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配合)。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支持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和养老服务,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探索和实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在所有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藏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其他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门诊。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协作机制。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与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密切结合,加强老年常见病、高原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探索将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失能失智老年人医疗护理等健康养老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国。到2022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民政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等配合)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向全社会普及心脑血管防治常识及心肺复苏自救互救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干预,扩大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提供血压、血糖、血脂、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设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自助检测点,引导居民进行自我检查。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对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及健康干预工作。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患病风险评估、干预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提高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衔接,提高救治成功率。到 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和190.7/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配合)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完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加强重点癌症临床机会性筛查。开展胃癌为首的重点癌症病因学研究及早期筛查和评估,落实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促进癌症规范化诊疗。完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推进临终关怀。完善癌症防治医保和救助政策,提高抗癌药物可及性。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扶贫开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总工会等配合)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制定慢阻肺患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将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推行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结合高原缺氧的特点,重点强化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慢阻肺诊疗水平。加强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宣传关注重点人群,早期发现防控病情发展。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9.0/10万和26.0/10万。(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财政局等配合)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开展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健康指导,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通过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风险,营造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血糖制度,提倡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掌握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控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提供平衡膳食、身体活动、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规范糖尿病患者治疗、随访、健康管理,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诊疗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健康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管理效果。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配合)

(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5.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及重大传染病应急等体系,形成政府主导,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控格局。加强医疗机构履行网络报告职责,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健康综合执法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研判评估、决策防控的协同机制。加强传染病综合控制、临床救治专业防控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药品和试剂配置,强化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到2022和2030年,分别达到50%和100%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具备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检测能力。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扶贫开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配合)

16.实施传染病防控行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落实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结合我市农牧区传染病发病的特点,完善全市传染病监测和报告体系。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完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务,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预防艾滋病、乙肝母婴传播,做好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有效遏制乙型肝炎传播,控制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癌、肝硬化死亡上升趋势。加强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加强多药监测和规范结核病人诊疗管理。巩固和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强化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到2022和2030年,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态势,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扶贫开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等配合)

17.实施地方病防控行动。规范实施疫情监测,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能力建设,特别是对疫情频发高发的乡(镇)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疫情,依法打击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及其制品活动,开展保护性灭獭等综合性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治、病人查治相结合的包虫病综合性防治策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碘缺乏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布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其他地方病的防控力度,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地方病防控新模式,全面控制地方病的流行趋势。到2022和2030年,鼠疫疫情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率均达100%,人群包虫病患病率在1%以下的市县分别达到75%和100%,所有市县达到县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扶贫开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配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附件1),负责统筹推进健康同仁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工作,统筹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推进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预防为主、防病在先纳入重点工作中,研究具体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二)广泛动员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各村(社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社会捐资,依托社会力量依法成立健康同仁行动基金,形成资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倡导各类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加强评估监测。加强对全市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评估监测,定期开展落实情况评估,采取科学方法对各专项行动落实情况开展年度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并向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报告。做好指标监测,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6项行动的主要指标和任务目标实施进度进行年度监测,做好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指导各行动推进组按计划完成指标任务。

(四)做好实施考核。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工作纳入各级各类考核,围绕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建立同仁市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附件2),将各类指标任务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乡(镇)、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强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结合实际,制定考核办法,强化对约束性指标的年度考核。

(五)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健康中国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重大举措,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增强社会对健康中国、健康同仁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其职责

2.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

附件1

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组成人员及其职责

 

按照《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南州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成立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组成人员

  任:华       市政府副市长

任:张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员:马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总工会副主席

      团市委书记

   市妇联主席

      市残联理事长

   市公安局政委

   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

吉合先加    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市民政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西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娘吉才让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市水利局副局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市烟草专卖局局长

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局,张永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专家代表等担任。

二、主要职责

(一)统筹推进《健康同仁2030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按年度研究部署的重点任务,并协调推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工作落实。

(二)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研究对健康教育和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适时调整指标、行动内容。

(三)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推进委员会成员因工作需要增加或调整的,由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按程序报送推进委员会审批。推进委员会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附件2

同仁市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

考核依据

序号

指标

2022

《“健康同仁2030”行动计划》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4

2

婴儿死亡率(‰)

≤9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1

4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4

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90.5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2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36

8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5.9

9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9

1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5

青海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文件

11

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建立

12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

13

产前筛查率(%

≥60

14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0

 

15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40

16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90.5

17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100

18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1

青海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文件

19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70

20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80

21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明显下降

22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50

23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60

24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60

25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100,70

26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