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县2019年牦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项目名称:同仁县2019年牦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

    项目监管单位:同仁县农牧和科技局

    项目实施单位:同仁县兽医站

    建设单位:同仁县加吾吉仓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同仁县加吾乡吉仓村

     

    0一九年八月


     

     

     

     

    一、项目概要………………………………………………3

    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

    三、项目建设目标…………………………………………6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6

    五、建设方案………………………………………………6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

    七、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7

    八、环境影响评价…………………………………………8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9

    十、效益分析………………………………………………11

     

     

     

     

     

     

     

    同仁县2019年牦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同仁县2019年牦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

    改扩建

    (三)项目监管单位:同仁县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人  吴永东

    (四)项目实施单位:同仁县兽医站

    责任人   扎西

    (五)项目建设单位及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同仁县加吾吉仓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责任人:多杰才让

    (六)建设地点

    同仁县加吾乡吉仓村

    (七)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4个月

    (八)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土建工程

    新建畜棚600平方米,维修畜棚600平方米。

    2、设备购置

    购置粉碎机1台,农用车(兰驼)1辆。

    3、引进良种牛

    购买优良公牦牛5头。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46.8万元,占总投资的88.3%;设备购置费用2.7万元,占总投资的5.1%;引进良种牛3.5万元,占总投资的6.6%。

    2、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占总投资的75.5%;自筹资金13万元,占总投资的24.5%。

    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项目建设地点选择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生态环境好,无工业“三废”,离主要交通干线和村民居住区500米以上,也不在城市和城镇居民集中区。项目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信息保证。

    2、建设地点具体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同仁县加吾乡吉仓村,距同仁县城约12公里,交通便利。

    3、项目占地范围

    养殖场总占地35亩

    4、项目资源及公用设施情况

    1)供水:目前项目区的供水已实施人饮工程,可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2)供电:项目区的用电从本地供电网线引入。

    3)交通运输条件:距离同仁县城12公里,乡村道路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4)通讯状况:项目区通讯覆盖率100%,互联网宽带光缆贯通,接入方便,通讯发达,信息畅通。

    (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同仁县加吾吉仓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金130万元,同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主营业务为牦牛繁育、育肥、销售、组织收购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

    合作社现有牦牛养殖人员10人,其中有专技术人2人(专科学历1人、中专学历3人),管理人员2人,工人6人。本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健全了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民主管理、成员学习培训等11项工作制度,设立了理事长、监事长、财务人员等5项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义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本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宗旨、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

    合作社养殖场征(占)地35亩,建成畜棚2700方米,储草棚120平方米、饲料库房60平方消毒室18平方米、办公室120平方米、兽室20平方米,目前,存栏牦牛152头,其中繁殖母70头,年育肥出栏57头。

     

    三、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存栏牦牛规模达200头以上,年出栏育成牛50头,实现年销售收入51.5万元。

    四、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

    (一)土建工程建设

    新建畜棚共计600平方米,维修畜棚600平方米。

    (二)设备引进

    购买粉碎机1台,农用车(兰驼)1辆。

    (三)引进种牛

    购买优良母牦牛5头。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布局

    养殖场布置依风向,场址北侧为饲草料种植基地,东临村道路,西部为养殖区。

    (二)土建工程建设方案

    1、建设要求

    新建畜棚依据《砖混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建设。   1)新建畜棚要远离水源、生活区。结构为砖混墙体、彩钢屋顶,通风良好。

    2)维修畜棚主要为墙体、屋顶、棚内设施等内容。

    2、建设方案

    主体工程新建畜棚600平方米,维修畜棚600平方米。

    5-1:土建工程建设方案

    名称

    结构/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投资

    (万元)

    合计

     

     

     

     

    46.8

    1、新建畜棚

    彩钢+砖混

    平方米

    600

    600

    36

    2、维修畜棚

    彩钢+砖混

    平方米

    600

    180

    10.8

    (三)设备购置方案

    购置粉碎机1台,兰驼农用车1辆,根据省内市场行情进行购置。

    (四)引进良种牛

    购买公牦牛5头,在本州范围内采购。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46.8万元,占总投资的88.3%;设备购置费用2.7万元,占总投资的5.1%;引进良种牛3.5万元,占总投资的6.6%。

    6-1  投资估算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投资

    (万元)

    投资估算(万元)

    财政补助

    自筹资金

    合计

     

     

     

    53

    40

    13

    一、土建工程

     

     

     

    46.8

    40

    6.8

    1、新建畜棚

    平方米

    600

    600

    36

    36

     

    2、维修畜棚

    平方米

    600

    180

    10.8

    4

    6.8

    二、设备购置

     

     

     

    2.7

     

    2.7

    1、粉碎机

    1

    5000

    0.5

    0.5

    0.5

    2、农用车(兰驼)

    1

    22000

    2.2

     

    2.2

    三、种牛引进

     

     

     

    3.5

     

    3.5

    公牦牛

    5

    7000

    3.5

     

    3.5

    (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占总投资的75.5%;自筹资金13万元,占总投资的24.5%。

    七、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限4个月,即2019年8月-2019年11月。

    (二)项目建设期限

    7-1:项目实施进度表

    项目进度

    2019年

    4

    5

    6

    7

    8

    9

    10

    11

    12

    编写项目方案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土建工设

     

     

     

     

     

     

     

    设备购置

     

     

     

     

     

     

     

     

    引进良种牛

     

     

     

     

     

     

     

     

    资料整理、验收

     

     

     

     

     

     

     

     

     

          八、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选址地处同仁县加吾乡吉仓村,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分析牦牛养殖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及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1、有利影响

    一是增加牦牛养殖,实际上加大了农业经济系统的生产平衡机制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对经济与生态均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养殖牦牛可产生大量有机肥料,施于吉仓村及周边农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对于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提高鲜奶产量和质量,有利于改善人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

    2、不利影响

    牦牛的粪便及可能发生的疫病将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对其它牲畜的饲养容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人畜共患的疫病发生,直接危害人群健康。  

    3、环保对策

    一是牦牛场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加强管理和消毒,采取干清粪方式,按照养殖数量配套建设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200,堆积发酵、定期清运,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是强化牦牛养殖的环境卫生条件,绿化周围环境,多种树木牧草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组织管理

    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证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由同仁县农牧科技局负责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仁县加吾吉仓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建设,土建工程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建设,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产品质量认证标准进行采购,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项目资金管理

    根据《畜牧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制度,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的“三专”管理。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与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与运行

    1、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县农牧科技局和合作社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土建工程建设和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加强经营管理

    养殖场要根据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各类市场动态信息,加强成本核算,开源节流,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项目风险。

    3、强化卫生防疫制度

    严格的防疫制度是标准化养殖场正常生产的保证,要认真贯彻“防大于治”的方针,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制度和先进的卫生设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1)加强养殖场日常管理:生产、生活区严格分开,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人员和车辆须经消毒方可进入,装卸台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

    2)加强消毒工作: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生产区和场内及场外围进行消毒,对出入车辆和人员及时消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按要求消毒。

    3)加强防疫工作:根据养殖场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对只群进行免疫,并做好免疫接种档案记录。

    4)做好水源防护和水体净化工作:养殖场远离水源,水源附近不得建厕所、粪池、垃圾堆、污水坑等,在水源周围20—50米范围内应划为卫生防护地带,四周不能有任何污染源。

    4、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加强对场内饲养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同时,县畜牧兽医站指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该场生产经营水平。

    5、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工作采取县级初验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程序为:项目竣工后,农牧科技局会同县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整理归档。

    十、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经济效益

    1、年销售收入

    项目建成投产后,养殖场年存栏牦牛200头,其中存栏母牦牛120头,育成牛80头。本项目收入主要计鲜奶的出售、小牛及育成牛出售等。一头牦牛一般一年的产奶量在0.5吨左右,120头(80%的牛在产奶)全年产奶量为:0.5吨×120头×80%=48  

    出售鲜奶收入:45吨×5000/=22.5万元

    育成牛收入:50头×4000/=20万元

    公牛犊收入:20头×1500/=3万元

    母牛犊收入:20头×3000/=6万元

    总收入:51.5万元

    2、总成本

    本养殖场采取半舍饲养殖方式,

    ② 饲(草)料、治病防疫等费用为30万元

    ②人工工资及福利:管理及技术人员6人×1000元/人/月×12月=7.2万元。

    ③水、电等其他费用2万元

    ④总成本合计:39.2万元。

    3、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51.5万元-39.2万元=12.3万元;

    (二)社会和生态效益

    1、促进本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项目的建设以合作社带动周边牦牛养殖产业,养殖业带动饲料种植、饲料加工业的发展,不断促进局部区域牦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推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和建设

    通过牦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采用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行标准化饲养方式,发展环保畜牧业,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3、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本县牦牛业发展没有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大型养殖基地的空白;可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新本县畜牧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4、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能够增强当地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增加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可辐射带动项目发展牦牛养殖业,也可带动与牲畜相关的饲料饲草也种植、加工、劳务输出、生态农业等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