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2月21日在同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同仁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进一步强化收入征管和预算约束,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出规模继续壮大,财政运行健康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预算任务,为同仁县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6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23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1.4%,比上年增收891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100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5%,增收192万元;地税收入完成70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5%,增收281万元;财政部门主管的收入完成22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2%,增收418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8974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同比增长3.87%,增支707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450万元,增长58%;公共安全支出6118万元,下降7%;教育支出25918万元,下降34%;科学技术支出100万元,下降9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571万元,下降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955万元,下降1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216万元,增长24%;节能环保支出5152万元,下降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920万元,增长90%;农林水事务支出41983万元,增长8%;交通运输支出1200万元,增长34%;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0万元,下降8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483万元,增长1倍;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96万元,下降35%;住房保障支出(包括住房改革支出)5792万元,下降46%;其他支出3702万元,增长40%,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37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5334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49万元。

全县预算执行结果,总财力为18974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2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272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87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15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974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265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4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533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60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3237万元,本级收入231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2万元;基金支出5508万元,其中:本级支出550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3万元。

(三)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社保基金收入完成2160.60万元;上年结余2957.09万元;社保基金支出完成1478.0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639.64 万元。

(四)2016年全县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收入征管,着力抓增收、保增长。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营改增”税制改革等不利因素影响,县级收入增收缓慢。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经济新形势,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知难而进、主动作为,把组织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考虑“营改增”后税源变化情况及县级分成比例下降等因素,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努力减少政策性减收形成的收入缺口,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232万元。

2、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惠民生、促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拨付教育资金13810万元,用于农村义教经费、薄弱学校改造、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义务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等,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拨付社会保障资金13854万元,支持新型城乡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抚恤、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助和三江源生态就业补助、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拨付专项资金3358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低收入群体和农牧民住房条件。拨付专项资金6411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拨付文化旅游发展资金支出4086万元,改善群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条件,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强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大力支持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安排资金1947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异地搬迁、特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推动贫困村农牧民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安排资金24632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农田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一事一议、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等。

3、争取项目支持,着力培财源、强实力。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和精准脱贫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3234万元。争取省级地方政府置换债券4374万元,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00万元,有效缓解了债务偿还压力。

4、深化财政改革,着力优机制、增活力。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预算草案,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逐步提高。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强化对各部门预决算公开监督,2016年县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在政府网站公开。聘请西宁海信联合会计事务所对全县24个预算单位的存量资金进行了核查,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共统筹财政存量资金889万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根据政府采购工作要求,及时抽调了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等部门人员为政府采购特邀监督员对政府采购活动的进行全程监督。2016年政府采购资金达3563.41万元,节约资金84.76万元。

5、严格财政监管,着力抓预防、控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全县1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专项检查、对26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县87个预算单位的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认定,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国有资产数据化、动态化管理。

6、加强风险防范,着力强管理、清债务。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置换债券,置换高息存量债务以减少债务。2016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3875.26万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余额 3060万元,其他债务887.26万元,置换债券6898万元,新增债券3030万元。

2016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对上级财政补助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二是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有增无减,保障的任务异常艰巨,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部门存量资金过大和支出需求旺盛的问题并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民生托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依法理财,继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大财政资金统筹盘活整合使用力度,落实支出管理责任,牢固树立“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对全县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2017年,全县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810万元,同口径增长15.8%。分部门情况是:国税主管收入2321万元,地税主管收入3943万元,财政主管收入2546万元。

全县总财力为98307万元。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81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9402万元,提前预告专项20095万元。

按照收支预算平衡的原则,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为9830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增支15085万元。主要安排个人部分支出41540万元,占总支出的42% ,公用部分支出4524万元,占总支出的5%。地方安排专项支出32148万元,占总支出的33%,省级提前预告专项支出20095万元,占总支出的20%。

主要支出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82万元,下降23%;公共安全支出3914万元,增长21%;教育支出17465万元,增长0.15%;科学技术支出100万元,下降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85万元,下降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62万元,增长5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653万元,增长24%;节能环保支出987万元,增长8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14万元,增长1.6倍;农林水事务支出7240万元,下降14%;交通运输支出528万元,下降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1万元,下降28%;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04万元,增长16%;住房保障支出3417万元,下降12%;债务付息支出1000万元,增长70%;其他支出7325万元,增长47%;预备费29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收入1000万元,上年结余9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支出1093万元。

(三)社保基金预算安排。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安排收入2454.3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安排支出1673.12万元,本年收支结余781.25万元,上年结余3668.4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449.73万元。

(四)2017年财政主要工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视财政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统筹谋划,重点推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全县财政工作新局面。

1、强化收支管理工作,确保预算收支任务。一是抓收入,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上级财政部门确定今年我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任务8810万元,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即需要财税部门全力攻坚,也需要各方面合力推进,多做贡献,共同做大财力“蛋糕”。要健全收入财力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税收保障机制,创新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地税以及非税收入执收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强化征收管理,加大稽查、清缴力度,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积极挖潜,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切实强化支出管理,按照“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压一般”的支出安排要求,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费用。

2、补短板,统筹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民生占比保持在70%以上。足额安排资金,支持民生实事,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科学统筹财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加大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足额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综合平衡项目资金,着力构建财政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基础设施短板,突出产业发展扶贫,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3、推改革,释放财税机制活力。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在体制机制、资金分配、理财思路、预算管理、风险防范以及财政监督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用活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资金分配使用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围绕规范编制预算、加快预算执行这个核心,建立健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审计结果的运用。

4、重法治,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实行债务限额控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做好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转贷工作,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公益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对财政收支活动监督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追究责任,规范财经秩序。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财政票据制度体系,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严格遵循《预算法》,贯彻落实人代会对财政预算草案作出的决议,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进一步提升财政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全面公开除涉密信息以外的所有财政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全面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为建设稳定和谐、发展进步新同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