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来源: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0月16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何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近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州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听取相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全市上下要统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担当作为。一要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系统化、精准化水平,促进各族群众更加广泛深入地交往交流交融。二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度挖掘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绿色经济等潜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生活更有质量、幸福更有质感。三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与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论述摘编》,强调,全市上下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攻坚突破、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清朗生态、贯穿于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担当的务实行动,以实干实绩回应群众期盼。一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做深做实林草、河湖“两长合一”,扎实推进建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消纳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试点等重大工程,巩固拓展一线督导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探索更多“两山”理论转化实践路径,广泛动员全民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象化。二要夯实管党治党根基。严格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持续精文简会,规范督查考核频次和方式,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推动资源、服务向基层下沉,重点解决生态管护、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真正为基层减负。三要全面从严强化纪律。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把洁身自好作为立身之本,坚决破除特权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零容忍”态度整治群腐,坚决斩断伸向扶贫、生态补偿、民生保障等资金的“黑手”,严厉查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精神,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常态化开展党史、抗战史教育,确保党员干部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一要让思政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起来。打破思政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建立“学用转化”闭环机制,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协调、各方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传承弘扬抗战时期“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优良作风,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设立“思政实践点”,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办好民生实事结合起来,让思政工作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二要使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活起来。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出微宣讲、微纪录片,解读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聚焦青少年、新就业群体等重点对象,开展分众化、精准化教育,既讲好历史故事,又回应现实关切,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三要把责任链条与保障机制紧起来。坚持把思政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体系,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打造一支既能“说得好”又能“做得好”的骨干力量。

    会议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强调,要坚持党校姓党,牢记党校初心,深入学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事业所需、党校所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不断提升市委党校办学治校水平,在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会议听取全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强调,全市上下要立足同仁发展实际,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突出规划引领,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生态承载和文化特色等因素,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确保城市功能布局与资源禀赋相匹配。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扎实推进隆务古街保护修缮,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统筹推动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下足绣花功夫做实精细管理。二要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深化生态治理,系统推进隆务河流域综合整治,巩固拓展“煤改气”成果,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投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交通和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热贡艺术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标识。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一网统管”平台功能,健全“街长制”“红色物业”等长效管理机制。要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要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