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财政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消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消息来源:
2024年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积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依法理财能力全面提升,财政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确保财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健运行。现将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建立健全法治财政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成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将法治财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重要工作计划。二是局党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切实履行财政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年度学法任务,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局党组学习15次,党支部学习12次,周例会学习39次,推动政治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三是按照省州市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财政部门实际,制定了《同仁市财政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干部召开相关会议,市财政局党组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法治工作与财政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督促检查。
(二)强化法治能力,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2.深化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财政法治工作的政治性,充分发挥党组在推进财政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性,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严格落实局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制定《同仁市财政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局党组中心组带头学习中央及省州市相关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示范引领作用。
3.落实普法责任,持续加大财政普法力度。一是深入执行财政“八五”普法规划,严格遵守“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依据财政普法职责,制定年度财政普法责任清单,确保财政普法工作持续推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列入党组学习计划,依托“三会一课”,扎实开展法治财政建设工作。二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法治宣传节点重点开展《民法典》《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宣传活动,深刻认识民法典对财政立法、行政执法、“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指导意义,推动广大财政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提升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三)强化法治能力,依法履行财政职能。
4.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一是2024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 - 2026年)》要求,着力解决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政策功能,提升采购质效,促进政府采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严格政府采购监管,促进政府采购领域公平公正。全年收到并处理投诉4起。对“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4个供应商作出“罚款并禁止1年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行政处罚,同时将其违法行为公示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信用中国网等网站,以警示和教育潜在供应商。二是强化预算管理,着力节约政府采购资金,全市实际采购规模达到29398.07万元,节约资金686.2万元,资金节约率为2.27%。通过“政采云”平台电子卖场交易8040笔,成交金额11044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采购的交易效率。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积极推进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2024年同仁市各级预算单位在“采购人管理系统”预留采购份额45.53万元,目前,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完成交易47.48万元,完成预留采购份额的104%。
5.严格财政监督管理。牢固树立“检查处罚是手段,规范管理是目的”的财会监督观念,不断加强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改进财会监督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把财会监督落到实处,把财会监督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2024年围绕财政工作重点,积极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根据市纪委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补贴资金的监管。二是开展持续推进严肃财经纪律提升资金使用质效专项行动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财经纪律约束,从资金申请、资金审批、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等7方面对全市129家预算单位2021年至2023年各类财政资金进行了监督检查。三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市各预算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取30%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四是开展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对2023年度决算和2024年度预算公开的及时性、内容完整性等开展检查。
6.持续夯实风险防范。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到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管理各项工作中,扎实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和“三保”风险等工作,坚持综合施策、部门联动、整体化解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三保”底线。
7.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对标对表,严肃收支纪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主要负责同志“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等制度,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提出“统筹抓好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等重大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把好财政“纪律关”,形成“管得住、管得实”的财务管理常态长效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财经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发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
8.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制度。2024年市财政局权责清单通用目录确认权责事项共45项(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39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检查2项)并要求全体干部对法律法规进行充分学习,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与权责清单职责,让行政执法、权责运行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四)强化内外监督,深化政务公开。
9.打造阳光财政。为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严格实施执法公示制,在政府网站及时公示监督检查信息。严格执行检查查前公示、查后公告制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工作实施细则,严格采取随机抽取监督检查对象、随机抽选监督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方式,确保财政检查的客观、公正、透明。同时,积极推进监督检查全过程记录制,要求监督执法人员通过文字、照片记录等方式对整个执法过程进行记录,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10.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2024年主动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有11条。其中:涉农资金整合及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文件信息2条,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5条,代理记账机构许可信息1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信息1条,债券信息1条、预算绩效信息1条。目前未受理到依申请公开件,未收到公众申请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也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
二、存在的不足
2024年,财政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有为,但对标上级要求仍然存在不足。一是财政法治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性法律人员配备不足,加之岗位变换新人上岗为培训成果与实践结合带来压力。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经验不够丰富,相关政策执行存在不到位情况。二是法治思维能力建设需要加强。部分干部对财政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系统,仅仅依靠在线平台或讲座零星学、被动学、碎片化地学,对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升工作质量的意识及能力尚显不足。三是普法创新力度还不够,普法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普法创新做法较少导致吸引力不够,对“法治护航”作用的认识不深。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创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体制机制。
(一)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实施好2021—2025年普法规划,落实好普法责任制,结合法治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和“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做好《宪法》《民法典》《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着力营造依法施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财政法治工作的政治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在党组集体学法的突出位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将法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重点围绕财政核心业务工作,优化完善财政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内部控制、财政监管等领域制度体系,不断提升风险隐患管控能力,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素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在依法行政中发挥应有作用。
同仁市财政局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