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消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消息来源:
市法治办: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悉心指导下,市生态环境局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州市党委重点工作安排,将法治理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三)以坚定决心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筑牢坚实防控体系,扎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全面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主体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肩负起党组主体责任。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主要负责人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二是专题研究,全面部署。结合我局工作职责,将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并经常性加强干部职工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和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按工作分工各负其责,与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3份。四是加强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管理。认真履行管理责任,切实将干部管紧、管严、管好。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工作要求,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实施监督,将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后反腐转变为事前防腐。不断完善干部廉政档案和重大事项的报告,为切实加强干部廉政动态管理,为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实行每人一档管理。开展廉政谈话6次。五是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周密安排、积极部署,明确任务,细化内容,确保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抓深抓细抓实。共开展集中学习11次、座谈交流2次、廉政党课2次,聚焦问题局班子共排查出问题10条,班子成员及干部23条,目前检视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通过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的扎实开展,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五)重点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局下达资金的项目有5项,累计总投资13445.99万元,其中:投入4200万元实施的曲麻沟水环境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所有的工程量,现已完成县级验收,正在整改中;投入4218万元实施的尕让河赛加河水环境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所有的工程量,现已完成县级验收,正在整改中;投入912万元实施的加吾采矿点(瓜什则采矿点堆渣区)废弃渣处置及土壤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所有的工程量,已完成县级验收,并申请省级验收;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下达资金2816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工程管网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安装设备;2023年下达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299.99万元实施保安镇东干木、南北卡加和加吾乡协智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塞加村的管网已基本铺设完成,协智、东干木和南北卡加村目前已全部完成,正在验算。
(六)环保宣传与公众参与。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在六五环境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环保设施公开活动,深入企业、乡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生活理念。这些举措切实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督察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整改,确保快速有效完成整改。同时,全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对辖区内、领域内、行业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隆务河流域污水直排问题和垃圾乱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排查的问题立行立改,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取得了阶段性实效。截至目前,全市投入问题整改工作资金达3000万元以上。自建市级污水处理站8个;投入近300万元实施建筑垃圾消纳场; 10月份省级反馈我市44处垃圾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38处污水问题中35处已全部整改完成,3处正在推进整改中;涉及我市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黄河体检、城镇垃圾污水专项、省级例行督察、三江源生态护航巡视、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等六个方面135项重点反馈问题,已整改完成99项,未完成整改36项,整改率为73.3%。
(八)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严格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受理的181起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办结率达100%,生态损害赔偿案件立案2起,赔偿金额15.9万元。这彰显了同仁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
二、现存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部分乡镇、部门和企业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悟不够深刻,对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模糊,导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压力传导不足,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污染治理协调问题。污染治理协调性有待加强,由于污染来源复杂多样,给治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污染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问题整改力度问题。部分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存在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情况。一些乡镇及部门对整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整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四)普法宣传教育有待创新。普法宣传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仍显单一,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针对性不足。在普法活动中,互动性元素较少,难以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线下普法讲座时,多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缺乏与听众的有效互动交流。
(五)法治机构力量薄弱。因2020年6月同仁市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垂管到州上,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无执法人员,对基层开展生态环保监管带来明显的压力和挑战。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省和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执法监管效能,创新法治宣传方式,为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一是持续推进问题整改。针对尚未完成整改的各类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督察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对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开展 “回头看”,全面复查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外,举一反三,深入排查类似问题并及时整改,避免出现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已完成县级验收的生态环保项目,及时组织市级验收,确保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对正在建设的项目,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工。积极谋划和储备生态环保项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努力获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推进同仁市黄河流域(浪加河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同仁市黄河流域(玛巴河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同仁市隆务河东岸水污染防治工程、同仁市江龙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黄南州 2024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等 “十五五” 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强化生态环境监督。依据同仁市出台的《同仁市垃圾、污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强化社会监督力量。严格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企业、畜禽养殖场等各类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和随机抽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