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脱贫标准 增加“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6日 消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6日 消息来源: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努力让黄南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硬性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扶贫脱贫是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最现实的民生需求,必须聚焦精准、聚力抓实,如期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户贫困群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切实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同仁县在认真落实贫困村退出“六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区域特征、体现人文关怀,自我加压,新增贫困村绿化、亮化、互联网覆盖和环境卫生整治四项标准,力争实现贫困地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退出,让困难群众享受一视同仁的“民生温度”。
同仁县在县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共计投入2.92亿元,持续增强脱贫“后劲”。投资775.68万元,实现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强化信息帮扶,搭起了贫困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投资1695.36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532盏,让贫困村黑夜亮堂起来,点亮了贫困群众的“希望之灯”;投资3481.5万元,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修建乡镇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设施4座,垃圾填埋点和收集点29处,公厕50座,配备垃圾运输车辆91辆,户外大型垃圾箱(斗)240个,家用垃圾桶4059个,全面启动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一个个乡村正在悄然实现“美丽蜕变”;投资425万元,大力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工程,村级道路、庭院、公共绿地共栽植苗木73993,形成了一条条“绿色廊道”。
上述“四项行动”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好评,贫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带动了乡风民风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