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消息来源:同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同仁市坚持以创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出以文化体验、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和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项目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西城高铁和张汶高速建设契机,投资6104万元与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共同开发建设青海全域自驾游营地,实施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东干木省级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木屋、栈道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干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投资1600万元实施热贡六月会民俗体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市8个村六月会民俗活动场地建设广场、停车场、文化墙、看台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条件,为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投资1700万元实施扎毛乡游客服务中心、扎毛村集镇提标升级、环山徒步、骑行栈道等相关设施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接待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农牧民乡村家庭旅馆总数达15家。

以优势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绿色生态、藏乡风情、宗教寺庙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乡村农舍、果园、苗木种植基地等,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为内容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更好更快,让群众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频共振,切实助力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同仁市瓜什则乡力吉村、年都乎乡郭么日村成功列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靓丽品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强化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培育,充分借助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积极承办原生态民歌艺术节、花儿歌手歌王故乡行、“5·19中国旅游日唐卡艺术之都千人徒步文化体验游活动、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培育特色文旅品牌,吸引广大游客观光旅游,感受生态宜居的美丽同仁,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稳中向好。保安镇东干木村和花儿沟景区被评为AAA级景区,扎毛乡扎毛村、力仓村先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最美宜居乡村,扎毛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年都乎乡郭么日村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285场次,培育乡村旅游品牌6个。

以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坚持在乡村旅游+”上做足发展文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经济提质升级。走乡村旅游+文化之路,实施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人才培训开发项目,组织培训贫困群众200人次,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同时同仁市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热贡扎西股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青绣企业成功被命名为省级青绣培训企业,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提高低收入群众就业。走乡村旅游+基地之路,深入挖掘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依托东干木油桃草莓采摘基地、向阳村草莓采摘基地等,大力扶持发展采摘农业,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更深更实。走乡村旅游+非遗之路,发挥热贡艺术等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於菟、六月会等民俗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非遗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人才培训帮助580名群众实现稳岗就业,申报成功非遗项目32项。

以宣传引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强抓全市旅游形象包装策划宣传,通过网络媒体、品牌推介等方式,开展全景式、体验式营销活动。通过CCTV2魅力中国城、青海卫视等媒体全方位开展热贡文化宣传推介,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天津、上海、深圳等专场推介会,以微信、抖音、快手等大家日常使用浏览最多的手机软件为载体,对全市乡村旅游及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全面宣传,大美青海·文化同仁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成效凸显。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参加现场旅游推介31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