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同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稳步推进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多次对全市禁塑工作作出指示。成立禁塑领导小组,制定禁塑工作方案,在市区划分5大责任片区,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对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禁塑工作,严肃查处市面流通的三无塑料袋。同时,建立协调机制,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通过持续推动《同仁市有关部门及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落地落细,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机制,采取谁供货、谁回收的原则,统一由种植基地负责将残膜收集,回收企业统一将收集残膜全面回收打包和拉运,到明年3月初回收总量达1.05余吨残膜,残膜回收率达到85%截至目前,环评执行率100%;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案件140起,办结率100%,查处生态损害赔偿案件2起,均已立案。

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查处力度。以批发、销售以及提供不达标塑料购物袋行为为查处重点,组织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餐饮、超市、药店、菜铺、商场、集贸市场的巡查力度及时查处批发销售不合格塑料袋行为积极引导辖区内各类企业、市场主体和经营户自觉遵守禁塑工作确保禁塑工作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检查商场超市928乡村旅游接待点20星级酒店3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家,民族用品店56家;出版物市场10打字复印店45画院(包括文创产品店)42家。聚焦辖内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电商平台、外卖等重点领域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动员和督促指导,在督促已注册市场主体完成数据填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辖内未注册的商贸流通企业按有关规定注册并填报数据,帮助企业熟悉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系统功能,增强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禁塑意识利用今日同仁、同仁融媒宣传开设《创卫进行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专栏4个,以文字、视频形式宣传《条例》20余条,同时循环播放藏汉双语禁塑工作宣传片组织执法人员逐户上门进行全方位检查指导,发放宣传资料并签订禁塑工作责任书针对全市各大公共场合、乡村旅游接待点、星级酒店等场所,督促其严格遵循《条例》,要求娱乐场所、文化场馆、体育场所等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积极推广可降解产品或环保替代品。禁止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在重要节点,重点商超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使群众了解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制品和餐具的危害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截至目前,向全市大型商超和批发零售企业投50000个可降解塑料袋,3000无纺布手提袋,做到市场不销售、商家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