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

《同仁县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现随文呈上,如无不妥,请批转实施。

附件:

1、2017年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2017 年同仁县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省、州、县级结对共建单位一览表

3、2017年同仁县县高原美丽乡村省、州、县级财政补助资金一览表

4、2017年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审查意见

 

         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3月19日


附件:1

同仁县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黄南州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7年全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黄建村〔2017〕6号)文件精神,在认真总近几年推进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和扎实进行实地调研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推进全县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以农村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改善。具体要求是:农牧民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化,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居环境和质量明显优化;农牧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扩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达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建设要求。

二、总体要求

继续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要求,2017年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共6个,分别是年都乎乡曲麻村、曲库乎乡多哇村、加吾乡俄毛村、牙浪乡依里村、黄乃亥乡日秀麻村、双朋西乡环主村。

(一)加快编制规划,提高规划执行力。根据已编制的村庄规划,进一步完善高原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村庄建设、环境整治重点和时序;同时对一些传统村落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或指导意见。

(二)努力整合资金,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推进住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满足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引导农牧民建设具有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绿色农房,提升农房的建筑节能性能和居住功能,建立并落实农牧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农村住房建设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机制,确保住房建设质量。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据村庄规划,配套安排饮水安全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村内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工程、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和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通村到户工程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工程。同步安排村级综合活动场所及村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牧民生活条件。

(三)创建生态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重点开展“三清、五改、治六乱”为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死角和环境沉淀垃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沟、渠、河道,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加大村庄周边河道池塘整治力度,排除洪水、泥石流等潜在隐患。推进田、水、路、渠、棚(圈)等综合配套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以创建生态乡村为载体,大力实施绿色家园示范建设活动,实施生态绿化建设,全面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

(四)实施土地整治,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自然村落整合与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兴业富民道路。鼓励和支持农(牧)户开展土地(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产业和建农业合作化设组织;鼓励支持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建设,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采配送等农蓄产品营销模式,积极发展金融、通讯、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农牧民生活功能圈;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和城镇化建设。

(六)改进乡风民风,促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健全科学、民主、合法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组织管理;深入开展文化村镇、文明家庭、敬老爱幼等评选活动,引导农牧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以及古树的保护和利用,并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内容写进村规民约;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农村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高原美丽乡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村“两委”班子的职能作用,保障农牧民在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议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结对共建

按照新一轮省、县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要求,共安排省、州、县直单位19个结对共建高原美丽乡村(具体结对安排详见附件1)。

四、资金安排

省级财政每村安排补助130万元,共计780万元,;州级财政每村平均补助20万元,共计120万元;县级财政每村平均补助标准66.6万元,共计约400万元,由县财政将省、州、县补助资金统一拨发到县新农办,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建设项目进度进行统筹安排,专项用于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村庄建设。(具体安排详见附件2)。

五、村庄特点及基本建设思路

(一)年都乎乡曲玛村。年都乎乡曲麻村位于同仁县年都乎乡西北部,是年都乎乡的行政村之一,全村人口1524人359户,有尕日、李加和赛尕三个自然村。村庄依山傍水,距离同仁县城3公里仅5分钟车程,省道同贵公路穿村而过,区域交通便利,属于典型的山地地形地貌,建成后将是县城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现状居住用地按照公路分割主要集中于村落内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宅基地没有统一规划,随意散乱,围墙多是土筑结构,尤其是树林、临建等处的围墙多处残破。村内无固定垃圾处理点,垃圾散落于村落各处,草垛、粪堆随意堆放。无公共卫生厕所。村内巷道狭窄,雨天泥泞。各户污水无完善的管网排放,污水由路面顺地势自由排放。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年都乎曲麻村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主。一是建设集运动、健身、停车功能的综合中心广场1处。二是选自然环境舒适的地方依托已经成林的树林子建设村民休闲游园1处,既保护成大树,又改善村庄环境,同时为村民提供一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三是在搬迁村尕日村建设5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广场1处。四是治理村庄“六乱”,对道路两侧堆积的杂物全部清理。五是村庄亮化、绿化。六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七是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作为同仁县为数不多的人口大村之一,又地处县城边缘,此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发展至关重要,紧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以彻底使该村达到“村庄美、田园美、生活美”的目标,建议政府考虑安排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加大对该村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曲库乎乡多哇村。曲库乎乡多哇村位于同仁县南部阿塞公路沿线,乡政府驻地,距县府所在地隆务镇12公里,离曲库乎温泉约3公里,距离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扎毛蝴蝶滩、扎毛水库月9公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由多哇和完路乎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1069人239户,村庄依山傍水,建成后将是县城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看雪山、赏丹霞地貌、游山玩水等的好去处。现状多哇村缺少村民休闲活动场所,环卫设施缺乏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没有停车场。为此,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曲库乎乡多哇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主,即:一是依托隆务河多哇段东西岸树林、多哇新旧、桥及周边地势地貌打造一处形状似帆船的综合休闲广场一处,既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又打造出阿塞公路一处景观,同时衬托出隆务河流域金色谷地的自然美景。二是在完录乎村建设篮球场及活动广场一处。三是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残墙断壁进项修补,对部分边沟进行治理,对破坏村庄风貌和新建中心广场周边与广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治理。四是村庄亮化、绿化。五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建设好多哇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大幅提升同仁县阿塞公路沿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同仁县旅游发展、提高群众旅游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至关重要,乡党委对该村建设的思路明晰,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有限,无法实现多哇村的整体改造提升,建议政府考虑能否安排一事一议等资金,支持该村一次性完成转型。

(三)加吾乡俄毛村。该村位于加吾乡政府南边,距乡政府7公里的山上,全村823人159户,由俄毛、哈隆和萨克3个自然村组成,属于半农半牧村。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此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俄毛村主要考虑主要以传统村落风貌整治、村庄环境整治、村民活动广场、道路建设,村庄绿化、亮化和环境整治为主。一是在哈龙和萨科村各建1处综合活动广场。二是在俄毛村入口处建设停车场一处,并对三个村内村庄内垃圾、残墙断壁、破坏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等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三是村庄亮化、绿化。四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五是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

(四)黄乃亥乡日秀麻村。黄乃亥乡日秀麻村位于同仁县西北部,是黄乃亥乡乡政府所在地,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全村人口967人218户,由日秀麻、日贡玛和东切三个自然村组成。建筑以土木和砖混结构为主,院落内绿化较好,卫生厕所条件较差。公共服务设施简陋,无固定垃圾处理点,垃圾散落于村落各处。无公共卫生厕所。县道603公路穿日秀麻而过,为本村的主要通村道路,已经硬化,其余道路尚未硬化,雨天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村内巷道狭窄,雨天泥泞。日秀麻村的村落选址、景观生态格局反映了中国传统聚落典型布局特征,人—地关系反映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要求。该区域平缓、开阔的田园、密林、农庄、远山、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有机镶嵌的自然景观风貌和生态特征,是日秀麻村人居环境发展、演进的真实写照,是今后村落健康发展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同时也形成了村落特殊的肌理特征。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此次美丽村庄建设主要以传统村落风貌整治、休闲、文化、健身广场建设为主。即:一是在日秀玛村建设健身综合小广场和停车场各1处,解决该村村民健身、公共活动和村庄发展需求。二是在日贡玛村古树旁建设集停车、休闲的小游园1处,保护古树的同时,治理村庄环境,解决停车难问题,延息村庄传统声息。三是在日贡玛村建设篮球场1处。四是在在东切村假设综合广场2处。五是对村庄内垃圾、残墙断壁、破坏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等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六是村庄亮化、绿化。七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八是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

(五)双朋西乡环主村。环主村距离同仁县城44公里,距双朋西乡政府驻地20公里,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为通村公路。环主村分为环主、科才两个自然村,且较为分散,直线距离1.5公里。村庄处于同仁县东北部山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该村全村人口610人116户,是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环主村、科才村均位于山体缓坡部,均属于浅脑山区,平均海拔约为3000米,村落依山势而建,村落肌理明确,东西向的公路两侧用地较为平整,顺着公路向两侧自然铺展,坡度越来越大。环主村沿河流一字型排开,一方面最大化利用河流水系,一方面获得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村落呈团簇状形态,沿河北部为村庄原始起源点,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村落街巷格局体系;沿河南部为村庄近年来的村庄发展点,布局模式、聚落形态较为自由。整体上形成了“一沟一河一村”的村落布局形态。科才村沿背山等高线布局,村落带状肌理明确,巷道系统完整,是典型的带状肌理村落,科才村俯瞰面山,形成了较好的景观,远处望去就如同一片绿叶镶嵌在高原大山之上。村内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但缺乏维修管理交通条件较差,缺少排水设施,雨水与污水沿路顺势排开,村内未实施亮化、绿化、环境配套设施,卫生状况一般。村内排水管网部分未完全建设,厕所均为旱厕,部分道路两旁乱堆、乱放、乱建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到村容村貌。环主村现状河道冬季无水流,雨季为河流丰水期,河道无绿化,防洪设施不完善,对环主村村民的居住、生活、生产存有较大的隐患。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此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传统村落风貌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为主。即:一是科才村建设广场1处,小游园1处,停车场1处。二是两村综合环境较差,治理村庄“六乱”,合理归置草垛、粪堆、土堆,必要处建设排水设施,修补残墙断壁,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在环主村通村公路旁建设小型港湾式停车场1处。四是村庄亮化、绿化。五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六是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环主村防洪设施不完善,不但影响村容村貌,还对村民村民的居住存在较大隐患,尤其是从玛尼康至通村公路的一段防洪沟,位于村子中心位置,急需专业防洪沟处理,但本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无法完成。

(六)牙浪乡依里村。该村全村人口356人90户,由依里、卡岗和安中3个自然村组成。安中村已基本搬迁,依里现有住户40户,部分村民也已经在县城买房居住,村内卡岗现有住户37户。村内卫生状况较差,排水管网部分未完全建设,厕所均为旱厕,部分道路两旁乱堆、乱放、乱建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到村容村貌。通村道路较窄,多处是急弯陡坡的傍山险路,村内道路也比较窄,村内也无法腾出地方建设小型停车场。卡岗村背靠原始森林,自然环境尚可,但村子中央有一条很大的防洪沟,防洪沟周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滑坡,部分民宅和党员活动室已经受到地质滑坡影响。经调研并征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意愿,此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卡岗村为主,主要从传统村落风貌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方面进行建设。即:一是卡岗村防洪沟建设钢管法兰连接防洪管道四条,长度以实际测量为准。二是卡岗村沿原始森林延伸到村内的部分建设小游园1处,保护古树群的同时,美化村庄环境。三是卡岗村从村入口至党员活动室沿主道进行环境整治,治理六乱,修补残墙断壁等。四是在卡岗村中心位置设置座椅等活动设施,为平时晒太阳的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五是在依里村建设小广场1处,停车场一处。六是村庄亮化、绿化。七是配备建设器材、环卫设施和设备。八是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

(七)因2017年是同仁县脱贫摘帽年,为做好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工作,经请示省、州同意,我县将贷款先行启动年都乎乡郭么日村、曲库乎乡木合沙村、索乃亥村、兰采乡土房村、双朋西乡宁他村、多哇镇东维村、扎毛乡卡苏乎村、保安镇双处村、全都村;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加吾乡江日村、加吾岗村;曲库乎乡古德村;兰采乡兰采村;双朋西乡协治村;黄乃亥乡群吾村;瓜什则乡力吉村、尕什加村共计18个贫困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具体实施内容另列,详见同仁县2017年精准脱贫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启动项目)。

六、实施步骤

高原美丽乡村2017年度建设工作,从2017年4月开始,8月结束,分启动、实施、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17年2月-5月)。逐级成立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核定建设项目工程量和投资估算,拆除违章建筑,改造残墙断壁,清理陈年垃圾,垃圾集中整治,划分责任区域,进行长期清理;协调结对共建单位,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安排部署村庄建设工作,分级培训县、乡(镇)、村干部,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村庄建设。县级各相关部门落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资金,确定建设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结合本村实际,务必于2017年4月1日前完成各项目,如墙体改造等项目工程量测量、核实、投资估算,形成建设项目计划表,报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于4月中旬完成方案及设计工作后,交由项目村所属乡镇进项实施建设,以保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二)实施阶段(2017年4月—8月)。具体建设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并负责协调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对共建单位,深入村户,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两委”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各村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将村庄传统风貌保护列入村规民约,按程序执行《城乡规划法》,不乱建乱占;各级分口部门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做好管理和服务,6月底,召开中期汇报会,督促落实项目资金到位,加快工程进度,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工程质量;适时组织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观摩活动。

(三)验收阶段(2017年8月—9月)。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组成考核验收组,制定考核验收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各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自验,考核结果报州推进高原领导小组,同时迎接省州考核组的验收。

对跨年实施的建设项目,年度验收前应对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形象进度及项目资金作出相应的安排,并报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备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七、工作要求

(一)分级负责落实。建设方式和时间节点继续参照2017年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由县级党委、政府负责具体落实。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基层组织和群众主体的作用,尊重和听取他们对村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物资发放等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成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负责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承担村庄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职责。各项目村乡镇党委、政府成立由乡镇“一把手”担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做好结对共建。加大与结对共建设单位的衔接和督导,将结对共建的成效纳入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范围,并将考核验收成果列入结对共建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结对共建单位要多渠道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帮助结对村开展建设。

(三)突出重点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注重综合建设。重点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开展农牧区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整治好村庄环境,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照搬城镇建设模式,不做表面文章。

(四)专项加大支持。县级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行业专项资金支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力度,要将专项支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安排及完成情况列入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五)加快完成收尾。2015年结转的建设项目,跟踪问效,继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村庄各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对已完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要巩固建设成果,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避免重复建设。

(六)强化监督指导。县新农办及有关部门应在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建章立制等方面加强对建设村的指导,强化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投资计划及资金使用的监督,做好项目审计。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建章立制,做好督查、中期观摩和年终考核等工作,确保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项目涉及到的乡(镇)政府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并于2017年4月1日前报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以规划为先导,推进村庄建设。安排的高原美丽乡村乡镇,必须按照规划建设,紧密结合村庄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避免村庄建设当中的大拆大建,要确定村庄的建设项目和建设时序,切勿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效果”,确保村庄建设取得实效。一经确定的项目内容和规模,未经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不得改变,否则将不予拨付高原美丽乡村资金。

(三)明确分工合作,积极筹措资金。为更好地做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路灯由同仁县发改局负责筹资安装,绿化及环卫设施和设备由县林业环保局筹资解决,道路硬化及维修由县交通局筹资解决,篮球架和健身器材由县文化局筹资解决。同时,参与共建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促进村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项目管理。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推进工作开展。项目实行乡镇、村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建设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建立专户,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严格规范招投标工作,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各项制度为确保路灯质量、性能,方便后期维护,太阳能路灯由县新农办统一招标采购安装。新农办会同相关单位组成项目监督检查组,实行全方位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建设完成后,实行三级验收制,乡镇、村进行自验,县上进行验,接受州级验收。

 

 

 

        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2017年3月19日


附件:2

 

 

 

2017年同仁县美丽乡村省、州、县级

结对共建单位一览表

 

 

序号

乡镇名称

村庄

省级共建单位

州级共建单位

县级共建单位

备注

1

年都乎乡

曲麻村

省文化新闻出版厅

州司法局、州卫生局

 

 

2

加吾乡

俄毛村

省信用担保集团公司

州委办公室、州建行

 

 

3

曲库乎乡

多哇村

省广电局

州经商局

 

 

4

黄乃亥乡

日秀麻村

 

州农行、州图书馆

 

 

5

双朋西乡

环主村

 

州发改委

 

 

6

牙浪乡

依里村

 

州委宣传部、州财政局

 

 

 

 


附件:3

2017年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省、州、县级财政补助资金一栏表

 

乡镇名称

村庄名称

省级补助标准

(万元/村)

州级补助标准

(万元/村)

县级补助标准

(万元/村)

补助合计

年都乎乡

曲麻村

130

20

66.6

216.6

加吾乡

俄毛村

130

20

66.6

216.6

曲库乎乡

多哇村

130

20

66.6

216.6

黄乃亥乡

日秀麻村

130

20

66.6

216.6

双朋西乡

环主村

130

20

66.6

216.6

牙浪乡

依里村

130

20

66.6

216.6

合计

780

120

400

1300

 

 

 


附件:4

同仁县2017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审查意见

 

2017年3月31日下午15:00—18:00,黄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仁县人民政府、同仁县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扶贫开发局、审计局、财政局及各乡镇负责人和三名专家对同仁县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形成如下意见。

一、 同仁县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符合村庄实际,调研工作开展扎实,原则通过审查。

二、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水利、交通、发改、文化、国土、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实施次序等衔接工作,避免工序打架及建设用地落实,确保项目落到实处,按期完成。

三、 建议广场增设果皮箱、宣传栏、石桌、石凳、排水、小舞台等设施,规划移动式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要求县住建局按照以上修改意见尽快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准备项目前期工作。

 

     同仁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