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中小学基本情况。同仁市现有中小学48所(完全中学l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8所,教学点16所),在校中小学生15955人(高中生1189人、初中生3824人、小学生10982人)。全市在编的正式中小学教职工有956人,地方特岗教师30人、同工同酬教师共135人、编外教师50名。  

(二)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 102所,其中公办 49 所,民办 8所,走教点45所,幼儿园覆盖率为100%。在园幼儿5282人,共有幼儿教师425人,其中公办教师44人,临聘教师381人。

(三)控辍保学基本情况。2023年秋季,一是全市户籍库7周岁人口1736人,均已入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振兴库7-15周岁人口2221人,核减为100%;秋季报到库学生11722人,报到率为100%;小升初学生1613人,升学录取率为100%,做到了四库均已清零。二是2023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7.2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0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102.88%,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三是青海省残联库7-15周岁提供人数167人。同仁市残疾儿童少年共有177人,其中随班就读90人、送教上门21人、特殊学校人数57人,省内外市州4人,无教育接受能力5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97.2 %。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每个适龄少年儿童不失学、不辍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上学一个不能少的目标,我市成立了以分管教育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控辍保学”工作。二是印发文件和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同仁市教育局印发了《同仁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工作实施方案》、《同仁市关于建立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职责,主动协调,多渠道认真做好摸底排查和劝返工作。三是召开控辍保学专题会议、全市教育工作发展大会等会议,就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再部署再强调。

(二)明确分工,夯实责任。一是落实乡镇政府职责。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控辍保学工作,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辖区内各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各校控辍保学工作情况,积极研究制定辍学学生报告、动员返校等制度,准确掌握本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全面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建立乡镇、村(社区)、村民组三级控辍联动防护网络,严防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从各渠道外出打工。二是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职责。市教育局督促检查各学校“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完善学龄人口核查制度,建立学生学籍校长负责制。学校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以及保学工作机制,对劝返学生安置及时、教学及时、帮扶及时,确保劝返学生安心学习和生活。三是精准摸排学籍系统下发的各类疑似失学辍学台账。组织各中小学以户籍信息为基本依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在校情况排查,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核查,准确掌握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实行“一生一案”,动态监测管理,做到人数精确,情况精准,核查无遗漏。

以关爱工程为重点,有力推进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关怀留守儿童。我市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作为重点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各中小学按就近入学原则,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入学手续、收费、教育教学等方面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通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建档和管理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机制。二是关心特困学生。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基础上,让全市中小学生以及在园幼儿及时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全市“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三是关爱教职员工。建立教师奖励工作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教育工作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优秀教职工。对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工资待遇、住宿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安心工作。

加强宣传动员,开展“走千家访万户”活动。秋季开学以来,各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及时传达《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同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并依托“同仁教育”公众平台,及时上传控辍保学等相关政策,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认识自己在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安排各学校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的家访活动,对已辍学学生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全面做好劝返和思想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落实各类助学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建立健全教育惠民和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助学帮扶体系。一是做好15年教育资助政策的同时,2022年度发放高中免学费免教科书及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39.7万元学前专项补助资金665.04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404.1万元;营养餐842.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支出1827.8万元;25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23.36万元;二是按时足额拨付三江源补助资金2023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313人次831.3元,办理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663547.654万,发放三江源大学生补助金1088万元,解决了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

)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办学条件的关键,通过积极衔接争取项目建设,改善基层和薄弱学校基础办学条件。2023年续建项目总投资3593万元,已完成投资2800万元,完成率达77.9%。2023年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总投资3420万元。使全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改善了贫困地区办学规模。

)加强学籍管理,规范电子档案。9月份,要求各学校对返校学生及时更新学籍系统信息,做到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人籍一致。同时,建立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月报制度,每个月定期通报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学校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全面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秋季开学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制定年度“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服务原则、送教内容和工作要求,由送教对象居住地学校在本校教师中推荐送教上门兼职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期间所产生的差旅费等由特殊教育公用经费中开支。2023年同仁市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达21名,所辖学校针对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送教方式,教学生与教家长并举的方式进行送教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控辍。充分利用每年的3月和9月的“控辍宣传月”,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对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都有明确规定,必须加大学习及宣传力度,依法依规控辍。形成社会力量,依靠各职能部门的合力,形成控辍保学社会网络。

(二)加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留得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要大力实施科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让学生“学得好”。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关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学生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在心理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情感上关怀学生。同时,要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避免学生升入初中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辍学。

(四)多方联动联保,落实“一个不少”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理清教育、宣传、公安、财政、人社、市监、残联等部门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职责,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四位一体的控辍保学合力。特别要注重学期初在校生排查、每年9月开展辖区7周岁适龄儿童入学与小升初情况进行查实,全力劝返辍学学生,妥善安置失学学生。对因中重度残疾还未入学的适龄儿童,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让其入学,确保适龄儿童接收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